第219章 冬雷震动-青山不墨:家破人亡后成了女尚书
第219章 冬雷震动-青山不墨:家破人亡后成了女尚书-青山不墨:家破人亡后成了女尚书-一本书
青山不墨:家破人亡后成了女尚书
作者:一只五丁包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见李禅看着自己的方向不走,云黛以为是他发现自己在偷看,干脆将窗户支起来,顶着羞红的小脸,趴在窗口小声问:“你……你今天回来吗?”
李禅没想到云黛起了,本来寒着的俊脸立刻露出了笑意,几步走到窗前,低头笑吟吟地说:“哦?那你想我回来吗?”
“你问我?”云黛嘟着嘴,“这事儿我想有用吗?”
看她噘得圆溜溜的嘴,配着还有些婴儿肥红扑扑的小脸,李禅心都快化了,好想今日干脆就告个假赖在遇真宫里,李禅忍了又忍,加上郑楚还在旁边看着,最后只是轻轻捏了捏云黛的下巴尖:“你若想,我便回来。”
云黛欣喜道:“嗯!那好!说定了,等你回来!”
郑楚看着日头,今日本就晚了,殿下还在这儿和云公子磨蹭,他不得已咳嗽了一声:“殿下,寅末了,再不走,怕是要迟了。”
李禅没好气的横了郑楚一眼,寒声道:“催什么?知道了。”转头又柔声对云黛道,“不过今日可能会晚些,若太晚了便先去睡,不要等我了。”
听到殿下这语气对比,郑楚忍不住打了个寒颤,但心中却升起了对云公子无限的感激,自从有了‘云公子’,他家殿下终于慢慢又像个活人了。
李禅坐上马车,随着马车晃动,他的心思又飘飘荡荡转回了遇真宫:或许,不该让她去国子学?让她早些恢复身份,嫁过门……
想到两人婚后的生活,李禅不由得浑身燥热,他连忙将帘子拉开,今日格外寒凉,冷风打在脸上都有些疼了。
李禅渐渐恢复理智,想到昨日、今日在小丫头面前冒出的念头是何等的任性冲动,李禅都有些不认识自己了。他拿笏板轻轻拍着手心:急什么呢,要娶她自然要给她准备最好的,眼下朝廷的事情千头万绪,自己哪有时间筹备大婚。这小丫头进京后几次歪打正着,说不定还真的是个福将。而且她还那么小,待她再长大些,多读几年书,多见识多历练,我等得……
此时马车正好从十字街转向北,李禅向左一看,宽阔的天街之上仍然一片黢黑,十二月的洛阳夜寒而长,时近卯正,天上却还是没有一丝光亮,太阳的光辉还要再过一会才会唤醒大夏的都城。
远远地有一队金吾卫的卫士从西市那里折过来,晨间初日未显,四下里还笼着一层寒雾,在淡淡的雾气里,灯笼和火把映得金吾卫身上的甲胄发出星星点点的光辉。
李禅看了一会竟有些恍惚,就这么一晃神的功夫,雾气好像突然散去,天街尽头定鼎门的轮廓也清晰起来,一片沉寂的天空透出了些许淡淡的天青色。
“天快亮了。”李禅感叹着,心中忽得振奋起来:现在的忙碌不就如同刚刚的天街景致,虽然黑暗难熬迷雾重重,却是黎明前必由的等待之路。只要方向不差,再咬咬牙,旭日马上就要升起了!
他回身坐在马车中,甚至开始幻想云黛穿着红彤彤的嫁衣站在红彤彤的旭日里,三年以来,李禅第一次那么期盼日出的到来。
马车上天津桥时,李禅忍不住撩开帘子看了一眼渐渐清晰的天街,发现天空的尽头云层深厚,隐隐还有一层青黑,李禅眉头一皱:这天色,别是要下雪了吧?
云黛自然不会知道李禅在想什么,她昨天睡得断断续续,本来想等李禅走后再补一觉,可不知怎么,云黛忽然在意起来:这房间的一杯一盏、一茶一饭都是李禅的,乃至于房间里的味道,都是李禅身上的,更令云黛羞得坐立不安的是,她身上穿的衣服,好些都是李禅幼年时穿过的。
这个忽如其来的认知让云黛浑身变得敏感非常,只觉得李禅这个讨厌鬼无所不在,极羞之下,云黛自欺欺人的将自己埋在被子底下,可没一会儿她就想起来,这床黑色锦被……也是李禅用过的。
一时间云黛只觉心里好像被塞进了一大块热呼呼的酸枣糕,又酸又涩又甜又堵,她在被子里,双手捂着脸暗暗想:这就是相爱了吗?这么羞人……
因为在遇真宫耽搁了一些时间,李禅很罕见的晚到了一会,好在今天燕朝皇帝并没有点到李禅,晚到了一会倒也无虞。
但这并不意味着李禅轻松。
初五那天户部、太医院、河南府都过来交了底,以今时今日的情况,要应对时疫和灾民实在是有些困难。眼下朝廷虽然在西北大胜,但是只要大军一日未归,粮草的压力就还未得到纾解,户部和司农寺要保障粮饷就已经竭尽全力了,再加上要维持朝廷日常运转的基本粮储,城中百官贵胄的俸禄开支,以及京城各衙卫驻军的粮饷。
前天户部报过来的账目,能拿来用以赈灾的钱粮不过是钱十五万贯,粮五万余石,听起来虽然不少,可是真要放在数以万计的灾民中间,那就是杯水车薪,按照云黛之前的方案来估计,这点钱粮想要熬过一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
河南府虽然薄有储蓄,但是规模有限,应对小规模的灾情还能勉力支持,像这样规模的只能说尽力而为,钱粮实际上是不太能指望河南府的,到时候他们能够组织人力,再备上一些薪柴、冬衣帮助灾民过冬,就已经令李禅欣喜不已了。
至于太医院那边的消息相对来说倒是最好的:太医院的医官们参详之后,对与云黛提出来的药方、医案、疫病营的设置之法都表示了肯定,只是相对的所需的药材、医者以及疫病营建设管理的投入就表示爱莫能助了。
就这么着,初五李禅虽说是对眼下的情况有了一个了解,真要说解决问题还早得很:钱粮如何调配,人手怎么安排,千头万绪无从抓手。
好在李禅主理宗正寺日久,早有一套成熟的规章,何人该做何事并不需要李禅时时耳提面命。若非如此,只怕李禅要天天吃住在宗正寺也不够。
今日所有事情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,除了偶尔会有书吏过来请示一些关键的事情或是请李禅画押,李禅甚至能有一丝清闲的感觉。这一个上午李禅甚至还偷空写了封信给云黛,说是信有些夸张,上面只有简单几个字:在做什么?
李禅一直在等着云黛的回信,有了这份期待,枯燥冗繁的公务似乎也有滋有味起来,待到下午李禅笑吟吟展开云黛的回信,看完上面的字,他忽然拍向桌案,发出好大的声响:“荒唐!”
与此同时,天边传了一阵闷雷,李禅只觉得心脏处一阵抽痛,脸色瞬间煞白。
郑楚听到响雷了,不管不顾的跑进公厅:“殿下,要回去吗?”
李禅双目充血瞪着郑楚:“滚!”
郑楚显然是料到了殿下的反应,他并没有走远,只是退到远处静立,一边竖起耳朵听着天上雷声的远近,一边紧盯着殿下的表情:他家殿下从小听不得响雷,轻则面色惨白,神魂战栗不能安寝;严重时就是昏厥也不是没有过。本来因着冬天绝少惊雷,算是郑楚最安心的时节,没成想这都十二月却突然打起雷来!
郑楚脑中突然响起一句偈子来:冬雷震动,万物不成,虫不藏,常兵起。
郑楚忧心忡忡,宗正寺衙署内的官员则都给李禅的暴怒吓了一跳:吴王御下严整,平素都是谨严自持,绝少喜怒形于色,像这样突然失控暴怒是压根没有过的情形,一时间谁都不敢到公厅里面来触霉头。
好在雷只响了一阵便停了,李禅强行让自己冷静下来,在屋内来回踱了几步,更觉心浮气躁,又重新回到桌案前拈起云黛的信,睹视良久,竟是有些哭笑不得,原来这上面写着:昨日忘与你说了,今日与薛兄他们去薛侍郎门下,参加兵部文会,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。
李禅捂着胸口,这会儿心跳得仍有些快,好在不怎么疼了,他看着‘兵部文会’几个字一时气极反笑:大夏开国两百余年,兵部什么时候开过文会了?一向以来礼部、吏部主管科举授官,其他各部寺官员若是喜爱文学或者有爱才之心的,可以以私人名义举办文会、诗会。薛霖堂堂的兵部侍郎,现在又代理兵部尚书之职,要说品级地位办个文会自无不可,就算薛霖是武将浊官出身,办文会最多被人说附庸风雅,可是你现在居然以兵部的名义办文会,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么?而且你兵部紧接在春会之后办文会,吏部怎么办?户部又怎么办?
倘若是别人也就算了,朝中谁不知道薛霖是东宫的人?你在这个当口跳出来,若是有人弹劾你越权逾制,干预恩科,意图在朝中培植党羽,别人会怎么想?皇帝会怎么想?东宫现在太子未归,太子妃新丧,东宫官几乎全都遣散,哪还经得起这样折腾?
这个薛霖年纪一大把了怎么做出这等荒唐事来?!
李禅这边怒不可遏,那边薛岳、杜确他们和云非墨一起在路上却是有说有笑。
云黛心情尤其好,早上李禅给云黛备了印笼,但云黛嫌印笼太大,捏在手里手感不好便没有用。
云黛一路上摩挲着腰间的牛角印,笑得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了。
云黛笑吟吟地问:“对了,薛兄,你是认得兵部侍郎薛大人么?”
“当然不认识。怎么了?”薛岳看着云非墨,总觉得今日他的神态举止与往日不同,面目也格外俊秀,举手投足间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……娇艳,让他总忍不住想多看几眼。
“薛侍郎专门派人送信给你,还特地让你带些朋友,”杜确笑道,“而且你看,你姓薛,尚书大人也姓薛,没准你们还真的带点亲戚呢?”
因为都是熟人,就连一向稳重沉默的房准也开起玩笑来:“要真是薛郎的亲戚可太好了,那可是朝中的大倚仗,日后咱们都可以在洛阳城里横着走了!”
“净想好事!”薛岳把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,“这事绝对不可能,这事云贤弟和杜兄不知道,你跟杨兄应该清楚啊,我要真跟兵部侍郎有亲戚,还至于这么巴巴的上京来拉关系考科举?再者说了,你们那是不知道,就我爹那脾气,要是真有兵部侍郎这样的亲戚还不天天跟我吹牛?”
杨安然和房准从薛岳上京就跟他一块,对薛岳的家事还有上京的目的略知一二,似乎是因为薛岳家里在淮南道的生意被淮南节度使薛雱所阻,无奈之下这才想要上京找门路。世人皆知薛霖和薛雱乃是同族的堂房兄弟,同出河东薛氏,要是薛岳真跟他们沾亲带故何至于被逼到这步田地?
房准点点头:“就算真的有那么点亲戚关系,薛郎家里商贾的身份,兵部这位薛侍郎赶着撇开关系还来不及!”
云黛揶揄道:“也对,我记得朝廷规矩,五服之内有从事商贾之业的不能为官。看来这门阔亲戚你是认不上了。”
薛岳回嘴:“易之,你说的那都是哪一年的老黄历了?神宗初年为了广纳遗贤,早就下过诏令凡身怀异才者,不问出身、籍贯、品格,皆可录之为官。别说我们家早就脱了市籍,就算真的还是商贾,只要愿意也能参加科举为官。如若不然我怎么能参加恩科,还跟你们一块来参加文会?”薛岳笑嘻嘻的道,“至于房兄说的避商贾唯恐不及的情况倒是还有,不过大多都是流俗遗毒。这侍郎大人能专门发帖邀请我参加文会,足见这位侍郎没有这种流俗之见。”
李禅没想到云黛起了,本来寒着的俊脸立刻露出了笑意,几步走到窗前,低头笑吟吟地说:“哦?那你想我回来吗?”
“你问我?”云黛嘟着嘴,“这事儿我想有用吗?”
看她噘得圆溜溜的嘴,配着还有些婴儿肥红扑扑的小脸,李禅心都快化了,好想今日干脆就告个假赖在遇真宫里,李禅忍了又忍,加上郑楚还在旁边看着,最后只是轻轻捏了捏云黛的下巴尖:“你若想,我便回来。”
云黛欣喜道:“嗯!那好!说定了,等你回来!”
郑楚看着日头,今日本就晚了,殿下还在这儿和云公子磨蹭,他不得已咳嗽了一声:“殿下,寅末了,再不走,怕是要迟了。”
李禅没好气的横了郑楚一眼,寒声道:“催什么?知道了。”转头又柔声对云黛道,“不过今日可能会晚些,若太晚了便先去睡,不要等我了。”
听到殿下这语气对比,郑楚忍不住打了个寒颤,但心中却升起了对云公子无限的感激,自从有了‘云公子’,他家殿下终于慢慢又像个活人了。
李禅坐上马车,随着马车晃动,他的心思又飘飘荡荡转回了遇真宫:或许,不该让她去国子学?让她早些恢复身份,嫁过门……
想到两人婚后的生活,李禅不由得浑身燥热,他连忙将帘子拉开,今日格外寒凉,冷风打在脸上都有些疼了。
李禅渐渐恢复理智,想到昨日、今日在小丫头面前冒出的念头是何等的任性冲动,李禅都有些不认识自己了。他拿笏板轻轻拍着手心:急什么呢,要娶她自然要给她准备最好的,眼下朝廷的事情千头万绪,自己哪有时间筹备大婚。这小丫头进京后几次歪打正着,说不定还真的是个福将。而且她还那么小,待她再长大些,多读几年书,多见识多历练,我等得……
此时马车正好从十字街转向北,李禅向左一看,宽阔的天街之上仍然一片黢黑,十二月的洛阳夜寒而长,时近卯正,天上却还是没有一丝光亮,太阳的光辉还要再过一会才会唤醒大夏的都城。
远远地有一队金吾卫的卫士从西市那里折过来,晨间初日未显,四下里还笼着一层寒雾,在淡淡的雾气里,灯笼和火把映得金吾卫身上的甲胄发出星星点点的光辉。
李禅看了一会竟有些恍惚,就这么一晃神的功夫,雾气好像突然散去,天街尽头定鼎门的轮廓也清晰起来,一片沉寂的天空透出了些许淡淡的天青色。
“天快亮了。”李禅感叹着,心中忽得振奋起来:现在的忙碌不就如同刚刚的天街景致,虽然黑暗难熬迷雾重重,却是黎明前必由的等待之路。只要方向不差,再咬咬牙,旭日马上就要升起了!
他回身坐在马车中,甚至开始幻想云黛穿着红彤彤的嫁衣站在红彤彤的旭日里,三年以来,李禅第一次那么期盼日出的到来。
马车上天津桥时,李禅忍不住撩开帘子看了一眼渐渐清晰的天街,发现天空的尽头云层深厚,隐隐还有一层青黑,李禅眉头一皱:这天色,别是要下雪了吧?
云黛自然不会知道李禅在想什么,她昨天睡得断断续续,本来想等李禅走后再补一觉,可不知怎么,云黛忽然在意起来:这房间的一杯一盏、一茶一饭都是李禅的,乃至于房间里的味道,都是李禅身上的,更令云黛羞得坐立不安的是,她身上穿的衣服,好些都是李禅幼年时穿过的。
这个忽如其来的认知让云黛浑身变得敏感非常,只觉得李禅这个讨厌鬼无所不在,极羞之下,云黛自欺欺人的将自己埋在被子底下,可没一会儿她就想起来,这床黑色锦被……也是李禅用过的。
一时间云黛只觉心里好像被塞进了一大块热呼呼的酸枣糕,又酸又涩又甜又堵,她在被子里,双手捂着脸暗暗想:这就是相爱了吗?这么羞人……
因为在遇真宫耽搁了一些时间,李禅很罕见的晚到了一会,好在今天燕朝皇帝并没有点到李禅,晚到了一会倒也无虞。
但这并不意味着李禅轻松。
初五那天户部、太医院、河南府都过来交了底,以今时今日的情况,要应对时疫和灾民实在是有些困难。眼下朝廷虽然在西北大胜,但是只要大军一日未归,粮草的压力就还未得到纾解,户部和司农寺要保障粮饷就已经竭尽全力了,再加上要维持朝廷日常运转的基本粮储,城中百官贵胄的俸禄开支,以及京城各衙卫驻军的粮饷。
前天户部报过来的账目,能拿来用以赈灾的钱粮不过是钱十五万贯,粮五万余石,听起来虽然不少,可是真要放在数以万计的灾民中间,那就是杯水车薪,按照云黛之前的方案来估计,这点钱粮想要熬过一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
河南府虽然薄有储蓄,但是规模有限,应对小规模的灾情还能勉力支持,像这样规模的只能说尽力而为,钱粮实际上是不太能指望河南府的,到时候他们能够组织人力,再备上一些薪柴、冬衣帮助灾民过冬,就已经令李禅欣喜不已了。
至于太医院那边的消息相对来说倒是最好的:太医院的医官们参详之后,对与云黛提出来的药方、医案、疫病营的设置之法都表示了肯定,只是相对的所需的药材、医者以及疫病营建设管理的投入就表示爱莫能助了。
就这么着,初五李禅虽说是对眼下的情况有了一个了解,真要说解决问题还早得很:钱粮如何调配,人手怎么安排,千头万绪无从抓手。
好在李禅主理宗正寺日久,早有一套成熟的规章,何人该做何事并不需要李禅时时耳提面命。若非如此,只怕李禅要天天吃住在宗正寺也不够。
今日所有事情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,除了偶尔会有书吏过来请示一些关键的事情或是请李禅画押,李禅甚至能有一丝清闲的感觉。这一个上午李禅甚至还偷空写了封信给云黛,说是信有些夸张,上面只有简单几个字:在做什么?
李禅一直在等着云黛的回信,有了这份期待,枯燥冗繁的公务似乎也有滋有味起来,待到下午李禅笑吟吟展开云黛的回信,看完上面的字,他忽然拍向桌案,发出好大的声响:“荒唐!”
与此同时,天边传了一阵闷雷,李禅只觉得心脏处一阵抽痛,脸色瞬间煞白。
郑楚听到响雷了,不管不顾的跑进公厅:“殿下,要回去吗?”
李禅双目充血瞪着郑楚:“滚!”
郑楚显然是料到了殿下的反应,他并没有走远,只是退到远处静立,一边竖起耳朵听着天上雷声的远近,一边紧盯着殿下的表情:他家殿下从小听不得响雷,轻则面色惨白,神魂战栗不能安寝;严重时就是昏厥也不是没有过。本来因着冬天绝少惊雷,算是郑楚最安心的时节,没成想这都十二月却突然打起雷来!
郑楚脑中突然响起一句偈子来:冬雷震动,万物不成,虫不藏,常兵起。
郑楚忧心忡忡,宗正寺衙署内的官员则都给李禅的暴怒吓了一跳:吴王御下严整,平素都是谨严自持,绝少喜怒形于色,像这样突然失控暴怒是压根没有过的情形,一时间谁都不敢到公厅里面来触霉头。
好在雷只响了一阵便停了,李禅强行让自己冷静下来,在屋内来回踱了几步,更觉心浮气躁,又重新回到桌案前拈起云黛的信,睹视良久,竟是有些哭笑不得,原来这上面写着:昨日忘与你说了,今日与薛兄他们去薛侍郎门下,参加兵部文会,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。
李禅捂着胸口,这会儿心跳得仍有些快,好在不怎么疼了,他看着‘兵部文会’几个字一时气极反笑:大夏开国两百余年,兵部什么时候开过文会了?一向以来礼部、吏部主管科举授官,其他各部寺官员若是喜爱文学或者有爱才之心的,可以以私人名义举办文会、诗会。薛霖堂堂的兵部侍郎,现在又代理兵部尚书之职,要说品级地位办个文会自无不可,就算薛霖是武将浊官出身,办文会最多被人说附庸风雅,可是你现在居然以兵部的名义办文会,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么?而且你兵部紧接在春会之后办文会,吏部怎么办?户部又怎么办?
倘若是别人也就算了,朝中谁不知道薛霖是东宫的人?你在这个当口跳出来,若是有人弹劾你越权逾制,干预恩科,意图在朝中培植党羽,别人会怎么想?皇帝会怎么想?东宫现在太子未归,太子妃新丧,东宫官几乎全都遣散,哪还经得起这样折腾?
这个薛霖年纪一大把了怎么做出这等荒唐事来?!
李禅这边怒不可遏,那边薛岳、杜确他们和云非墨一起在路上却是有说有笑。
云黛心情尤其好,早上李禅给云黛备了印笼,但云黛嫌印笼太大,捏在手里手感不好便没有用。
云黛一路上摩挲着腰间的牛角印,笑得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了。
云黛笑吟吟地问:“对了,薛兄,你是认得兵部侍郎薛大人么?”
“当然不认识。怎么了?”薛岳看着云非墨,总觉得今日他的神态举止与往日不同,面目也格外俊秀,举手投足间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……娇艳,让他总忍不住想多看几眼。
“薛侍郎专门派人送信给你,还特地让你带些朋友,”杜确笑道,“而且你看,你姓薛,尚书大人也姓薛,没准你们还真的带点亲戚呢?”
因为都是熟人,就连一向稳重沉默的房准也开起玩笑来:“要真是薛郎的亲戚可太好了,那可是朝中的大倚仗,日后咱们都可以在洛阳城里横着走了!”
“净想好事!”薛岳把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,“这事绝对不可能,这事云贤弟和杜兄不知道,你跟杨兄应该清楚啊,我要真跟兵部侍郎有亲戚,还至于这么巴巴的上京来拉关系考科举?再者说了,你们那是不知道,就我爹那脾气,要是真有兵部侍郎这样的亲戚还不天天跟我吹牛?”
杨安然和房准从薛岳上京就跟他一块,对薛岳的家事还有上京的目的略知一二,似乎是因为薛岳家里在淮南道的生意被淮南节度使薛雱所阻,无奈之下这才想要上京找门路。世人皆知薛霖和薛雱乃是同族的堂房兄弟,同出河东薛氏,要是薛岳真跟他们沾亲带故何至于被逼到这步田地?
房准点点头:“就算真的有那么点亲戚关系,薛郎家里商贾的身份,兵部这位薛侍郎赶着撇开关系还来不及!”
云黛揶揄道:“也对,我记得朝廷规矩,五服之内有从事商贾之业的不能为官。看来这门阔亲戚你是认不上了。”
薛岳回嘴:“易之,你说的那都是哪一年的老黄历了?神宗初年为了广纳遗贤,早就下过诏令凡身怀异才者,不问出身、籍贯、品格,皆可录之为官。别说我们家早就脱了市籍,就算真的还是商贾,只要愿意也能参加科举为官。如若不然我怎么能参加恩科,还跟你们一块来参加文会?”薛岳笑嘻嘻的道,“至于房兄说的避商贾唯恐不及的情况倒是还有,不过大多都是流俗遗毒。这侍郎大人能专门发帖邀请我参加文会,足见这位侍郎没有这种流俗之见。”